这个问题确实存在,可能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这个现象。原因有很多,首先现在农村平时在家的人少了很多,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外面打工去了,家里人少了,坐车的人自然也少了。
现在的路好,交通工具也多了起来,在农村小汽车虽然不普遍,可摩托车电动车却是较普遍的,老年代步车也有一些,自己开车比坐客运车要方便,也更便宜。像我们这去县城有十二三公里客运车要五块钱,而开摩托车快点的话十多分钟,电动车二十多分钟也能到了。
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私营的客运车是到不了县城里面的,到站后还得坐公交车,太麻烦还得多花钱。而自己开摩托车的话,想去哪里去哪里,方便多了,而且也要不了十块钱油钱,电动车就更便宜了。如果是县城的公交车开到这里,与城市周边一样,上车两块,有很多人就不会开摩托车电动车,而去坐公交车了。
从我们镇上到县城,直线距离应该只有三十五公里路,车费是12块钱。
在我们当地,习惯地将这种客运车叫“班车”。意思是坐车要排班次,并且规定一天只有几班。
八九十年代,一天只有两班车,上午一班,下午一班。坐车去县城要赶上这个时间,叫赶班车。
现在又叫线路车,就是专门只跑我们这个乡到县城的,规定了线路,中途不能到绕到别的乡停靠,别乡的人想搭你的车,你也不能“捡”。
最开始,公家经营的时候,坐客运车要先买票再乘车,那时候坐车的人很多,去晚了没买到票就坐不上车。
到了世纪初,客运车放开了,让私人经营。班次增加了不少,但是要坐车的人仍然很多。坐车是灵活多了,可以随到随坐,可以先上车后买票。
这期间,班车上配备有两个人,一个人是司机,还有一个人是卖票收钱的。
还有,在通往县城的三十多公里的路上还配备有两个检查点,到了这个检查点,你就要停车,让检查人员上车检查,看你车上有没有搭乘外乡人员,如果搭了就要罚款。
从八九十年代叫班车,到两千年后叫线路车,从先买票乘车到可以先上车再买票,那年代坐车,都像是“抢”,去迟了就没得车坐,或者去迟了就没得正位子坐,只能坐在走廊上的小板凳上。
确实是的,现在农村的客运车几乎没有人坐了,很多路线要多停车,要么减少了发车的次数,在惨淡维持着。为什么会这样呢,根据我所了解的有下面几个原因:
1.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水平提高了,家家户户电动车,摩托车,小汽车。出门都是坐自己家里的车。现在农村基本每家每户至少有辆电动车,出门并不是非得坐客车,再加上客车频次少,更加让人等得不耐烦,于是进入入人少,车少的恶性循环。
2.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,留下的是老弱病残人员,这些人员出门的次数少,没有坐车的需求。现在农村70%的青壮年在外发展,一年回家几次,留在家里的老人小孩生活半径基本不超过本乡,人员流动减少了,当然没有客源了。
3.基本本乡本镇就能满足人民有生活需求,不是非得上县城。现在商品流通发达,基本在乡镇就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,所以大家的流动性就差了,客车也就没有多少客源了吧。
总之,农村客运车少,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,也是人民生活富裕的一个体现吧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wlnw.com/post/22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