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混动车 > 正文

10万以下混动新车

  1. 九座混动汽车排行榜?
  2. 买2022本田凌派锐混动的10大忠告?
  3. 10万左右的混合动力的面包车有哪些推荐?
  4. 比亚迪为什么不趁热出一款6至8万的DMI车型,轻松上王者无敌?

九座混动汽车排行榜?

1、大众凯路威

指导价:35.50万

动力:2.0T+7DSG+四驱

10万以下混动新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、奔驰威霆

指导价:29.88-34.18万

动力:2.0T+9AT

10万以下混动新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、上汽大通MAXUS G10

指导价:15.28-19.08万

动力:2.0T(汽油)+6MT/6AT,2.0T(柴油)+6MT/8AT

10万以下混动新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4、风行M6

2022本田凌派锐混动的10大忠告?

十大忠告如下

1、动力没有想象中激进

2、悬架偏硬

3、底盘太低

4、车漆

5、车机系统不太好用

6、噪音偏大

7、内饰科技感不强

8、不建议买最低配9、有条件的尽量选混动

10、雅阁也会出现小毛病

第一步:看车底盘和电瓶 :趴下身看地下都没有机油点,底盘有没有油污。新车电瓶没啥可多看的,只看接头有否腐蚀以及小窗是否绿色就行了。注意电瓶接头一般是松的,开走前一定要拧紧.

第二步:拉出机油尺看机油颜色 :有些车跑了许多公里但是里程表不接,还是十几公里,愣冒充是0公里!看的时候要着车三分钟后熄火,拉出油尺用纸巾擦拭,油黑的淘汰。

第三步:远听发动机声音 :这个只能凭感觉了。操作方法是,打着两辆车,你站在中间位置,离开两车距离相等,你感觉到声音大的淘汰(是明显大于别的车),可以转个身再听,以免你两耳听力不同出错觉。

10万左右混合动力的面包车有哪些推荐

谢谢邀请,混合动力面包车目前还没有,后期其实也不太可能量产这种车;微型面包车的新能源化主要用在城市快运短途配送,车型以封闭货箱的货车身份微面为主,所以纯电动已经可以满足,混动车只有可能出现在MPV上。

所以只能推荐一款EV面包车供参考:

华晨鑫源-好运一号,指导价13.58-13.78万,补贴价格会在10万以下;车身尺寸4495*1680*1990、轴距2925mm,悬架为前麦弗逊、后钢板弹簧悬架,承载力依旧很强因为是定位货车

电机为后置单电机,功率75kw、扭矩165牛米,这个参数看似很差不过扭矩可以通过齿比和牙包放大,作为轻载微型货车动力足够用。安全配置包括ABS EBD,其他配置空白没有空调

电池容量49.1kwh是三元锂电池,工况法续航里程285公里,实际用车能达到250公里算合格。在EV微面里杂牌多,华晨鑫源算是其中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所以作为首选推荐。


除了这些纯电微面以外也还有一台48V轻混的MPV可以考虑,但这种车是不算新能源汽车的,只是油耗会低一些但没有补贴没有专用牌照

具体车型推荐瑞风M4-手动混合动力丐版,指导价12.98万即使优惠后也会超预算1万+;车身尺寸5200*1890*1980、轴距3080mm,级别算是MPV和轻客的重合车型,也可以看做是大面包车。

动力搭载1.5T涡轮增压发动机加12kw、55牛米的小功率电机,这一动力组合匹配6挡手动变速箱油耗会比燃油版低一些,作为一台中大型车平均油耗在10L/100km左右可以接受。

悬架为前双横臂独立悬架、后钢板弹簧,安全配置配备ESP车身稳定系统和两枚气囊,其他配置基本空白但有手动空调,车辆级别远高于价格近似的纯电EV面包车。


预算左右能考虑的车型推荐这两款,是否有参考价值不敢保证了(*^▽^*)


比亚迪为什么不趁热出一款6至8万的DMI车型,轻松上王者无敌?

比亚迪不会想不到,因为太难。首先电池差不多一度电一千,18度电池要1.8w,Dmi专用发动机2.5w,整车其他零件少说也得五万+,车内大屏幕等软件五千,最少得9.8w,六七w亏本,没利润还要售后服务投资,买元pro都买不到,长城欧拉价格[_a***_]提现。

能这么想的人,在心里绝对看不起国产的东西,在这种人心里国产的就应该便宜,国产的就廉价,国产车就应该几万块钱。无论国产用多好的东西,多先进的技术,只是因为它是国产,所以他只配几万块钱。

飞度连个喇叭都没有。也敢定价好几万。CRV一个破手动挡都敢定价17万。混动的都是二十几万,这些也没见你们嫌贵啊。

奔驰1.3T还搞个七座。卖30万,你们还说动力够用,呵呵。

是不是在你们眼里合资爹产的东西,就应该贵,真是跪久了,骨头都软了。站不起来了。

这几年,国产车企发力,进步神速,尤其是有着自己核心技术的国产车企。这才是我们该推崇的对象。思想不要再停留在国产就应该卖几万,合资就应该卖几十万的年代。

我刚提的比亚迪秦dmi。知道等了多久吗?3个多月。为啥等这么久?因为缺芯片呀,还有点是产能跟不上,这款车太抢手了。基本是为了抢占燃油车市场份额出的。配置也足,当然了利润也很低很低了。最低配10.58万的版本最超值但是根本订不到车,4S店基本不接受订车,给的理由是厂家基本不排产。因为产能和成本的限制,当然优先生产高配车型了,相对能弥补一下利润!

成本·DM-i也要花钱造

比亚迪DM-i系列量产车的消费门槛最低会有多低?

业内的分析师们讨论过这个话题,普遍观点是短期内不会低于10万,也就是说秦PLUS DM-i会是王朝系列DM-i汽车的入门级选项,很难再有更低的选项了;究其原因还是成本的控制,该系统看似简单但成本并不低。

该系统相比DM-p只是减少了一台变速器,把发电机驱动电机集成到E-CVT里面;可是相比普通燃油车的成本还是高出很多,E-CVT DHT的核心不比普通的变速器低,尤其是还要集成高水平的驱动电机;那么多出的电控和动力电池组就决定了制造成本要高出数万元,可以说其PLUS DM-i的利润空间就已经非常小了,如果还要进一步下探会怎样呢?

曾经有些分析师建给过比亚迪这样的建议:

也就是打造一台“混动桑塔纳”,车辆只要油电混合系统去降低油耗并提升性能,不保留纯电驾驶能力和充电模块;个人认为这个变化会严重打击比亚迪的品牌形象,因为油电混合车是属于燃油车的,比亚迪主攻的是新能源汽车,打造HEV感觉就像是打自己的脸。所以即便打造售价低于10万的车也得是插电混动,三电的成本还是下不来。

最终就只能通过缩减配置来降低成本,比如减少安全气囊的数量、取消Dilink系统的旋转屏、使用织物座椅、塑料方向盘、手动空调、LED大灯等一系列的高成本配置;这样确实能够进一步拉低消费门槛,但是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国产汽车应当等于高配置,减配到与合资车一样的程度必然会深陷漩涡,不论你用先进的技术,要知道购车预算越低的消费者往往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越低,选择的参考主要是品牌、设计、空间、配置,所以打造“混动桑塔纳”不是个理想的方案。

综上所述,在无法通过缩减配置来降低成本的前提下,DM-i系统则基本没有定位下探的空间了;有些观点认为可以造小微型车来拉低成本,殊不知钢铁材料在整车整备的比重是不高的,而比亚迪这样的标杆品牌还不能通过低标准的材料、在降低车辆安全性的前提下缩减成本,所以即便造小车也省不了多少

这个问题分很多方面来说

第一,首先毋庸置疑的就是成本问题,比亚迪的DM-i超级混动技术核心组件为比亚迪新研制的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,其中有两个不同的版本——1.5L发动机主要用于PLUS、PLUS;而1.5T涡轮增压发动机则用于更大型的DM-i车型。当然这些车型还有两个重要部件:EHS双电机、DM-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,加上一系列的整车控制系统、发动机控制系统、电机控制系统、电池管理系统,共同构成超级混动系统。

虽然都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,但是成本控制比例目前来说还是比较高的,毕竟企业嘛,总要考虑自身的成本,利润问题,可能随着时间发展,成本会不断降低,例如当年的车载导航等电子产品,但是毕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

第二,自家产品的定位问题,比亚迪新能源产品分布 从比亚迪e1 e2 e3 还有海豚 元pro 元pius 秦 DMI 所以他的产品布局从e1的 5.99万开始 ,分布已经很均匀了,不至于再出现新的产品自家跟自家竞争,导致消费者在自己品牌选择性困难。

第三,目前国产品牌的发展趋势,品牌价值不断上升,尤其比亚迪这个品牌,抬升到十几万,二十几万 ,去跟丰田特斯拉等合资品牌抢市场,并且有了一定的抗衡之力,不会再拉低自己的品牌价值,再去跟国内自家人争抢这些微薄的利润空间。

国产品牌的价值、形象不断地上升,一方面带动我们国民企业的发展,提升了国产品牌的国际形象。另外方面,***了国内同行业的科技共同发展,使我们在汽车领域不再全方面受制于人,这才是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